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草案) (2022年1月)

发布日期:2024-05-17    浏览次数: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九大精神,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结合学校发展定位,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办成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统筹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统领,立足三门峡本地地域特色,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坚持育人为本,对学院未来发展作出部署安排,制定本规划。

总体目标:从现在到2025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打基础的关键期,主要任务是提素质、壮队伍、补短板、强基础,力争成为有一定成熟度和本地知名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改善。

2022年至2035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夯实基础的发展期,主要任务是利用自身已有优势,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使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教育与研究的重要阵地,同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引导社会舆情方面发挥作用。

2035-2050年,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内外影响力,争取成为全省同类高职院校中有一定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教改基地。

具体目标与主要措施

一、组织领导与管理

短期规划:2025年前,对照《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强化领导责任,优化机构设置,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学院的硬件建设达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平均标准。

中期目标:2025-2035年,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和完善领导管理机制,形成优势和特色。

长期规划:2035-2050年,学院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实力有显著提升。

(一)进一步加强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责任,完善领导机制。建立健全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校长和副书记为主要责任人、分管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落实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机制,形成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分别至少召开1次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会议并及时落实的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点学院地位。

(二)配齐配强学院的领导班子和完善学院的领导体制。学院班子成员须群众认可、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奉献精神与组织协作能力、致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党支部、教研室、群团组织等设置合理运转合理,完善党政联席会的决策机制和教职工大会民主管理监督机制。

(三)建立健全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机制。要建立经费投入、办公用房和设备配备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看齐的机制。逐步改善学院的办公条件,争取教研室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室、建立名师工作室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验馆。

(四)加强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优化支部设置,提高政治学习的效果,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武装教师头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尝试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淘汰机制。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学院文化,凝练体现办院目标的院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充分发展文化育人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短期规划:2025年前,对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案的标准,查漏补缺,明确方向,形成改革的合力,争取不断推进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式发展,助力通过本科审核性评估。

中期目标:2025-2035年,在推进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争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面进入本领域同类院校前列。

长期规划:2035-2050年,形成并凝聚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特色,争取在同类院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根据《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要求,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积极拓展思想理论教育渠道,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和完善实践教学机制,充分发挥特聘教授的作用,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互联网等教学手段,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让学生能在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都有获得感。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有教学成果获得校级以上奖励,积极争取建设省级精品课程或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二)实施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引进和培养,建设一支研究领域能覆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有学科、胜任不同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养深厚、规模适度的专职教师队伍。重点引进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发展潜力好、学科发展亟需的优秀士毕业生;充分发挥教研室和名师团队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教学骨干传帮带、教学名师工程、学术交流、研修班、教学竞赛、实地考察等形式提高已有专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科研究水平。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和特聘教授的管理:引导有资质、能胜任教学的政工干部(含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定期参加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和各个级别的培训;积极选聘道德模范等各界优秀青年人才上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科研建设

近期目标:2022-2025年,筑牢基础,争取成立思政名师工作室

中期目标:2025-2035年,发挥已有优势,争取产生在全省同类高职院校中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长期规划:2035-2050年,巩固学科优势,争取产生在全省所有高校中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一)加强学科平台建设,提高学科的影响力。积极搭建科研平台,把科研平台建成吸引省内外知名专家前来交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知识和智慧。支持教师经常参与省内外高水平学术研讨交流,积极举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的区域性学术会议,组织并鼓励教师联合攻关提高课题申报质量和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论著,积极申报国家、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和理论宣讲,致力服务社会与影响社会。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围绕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总结开展调研,提交咨询报告。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宣讲团,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鼓励教师在主流媒体刊发有影响的理论文章,创作通俗理论读物、音像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