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我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结合实际畅谈对报告的理解与感悟。
公共教学部教师王莉表示:举世瞩目,民心期盼。今天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中国发生巨变的十年,也是中国教育奋进、跨越和开拓的十年,更是教育改变中国的十年。我们也在这些年里见证了学校发展的每一个足迹:学生数量多了,校园更美了,学生实训的设备更全了,书香校园的氛围更浓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成倍增长了。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深刻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倾注的心血,看到了前景的擘画。相信二十大的召开,国家会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定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我的脑海时常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每每想起,“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的劲头就更足了。我要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做一个有光的老师,带领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用心用情上好每一节课,带动和影响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志存高远,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努力为国家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助力祖国经济发展,为学生的出彩人生贡献自己全部力量,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交通学院教师揣嘉阳表示:百年大党,淬炼成钢,风云激荡,新纪开创。二十大召开之际,我们不禁置身于新时代前进的洪流,这五年长路漫漫,机遇和挑战时刻相伴,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方式,然而不变的是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大国之爱。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擘画了教育事业的蓝图,指引着中国教育在奠基民族伟大复兴中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在高高飘扬的党旗之下,教育系统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勇于自我革命,从而实现校园风清气正。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承担着为学生理想信念“点灯引路”的责任,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必须拿出“时时放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思想的洗礼延续到日常工作中。未来我将用好国家青年政策红利,引导青年登上新时代大舞台施展才华;带领学生团队守正创新、凝心聚力,对标时代新特点,聚焦师生新需求,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作;同时主动作为,在工作中积极创设平台,提高本领素质,坚定青年理想,努力为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贡献青春力量。
华拓学院21级中文1班学生岳俊杰表示:党的二十大于10月16日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讲到了“创新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的话题。对于习大大的话语我深有体会,自从入校以来,学校、老师就在不断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引导我们做新时代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这不仅关乎我们个人的能力提升和前途规划,也符合国家创新强国、人才强国的理念。在校期间,我个人也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比赛中我和同组成员共同策划和思考,使我们的专业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于新时代创新创业的规划和畅想,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个人技能,也让我们对未来有了一定的探索。“青年强则国家强。”我身为一名中文专业大学生,虽然在科技领域上不如技能型人才,但是也可以在文化创新、文化强国、振兴民族文化的领域上奉献自己的力量。习大大在二十大中对青年人寄语:“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风华正茂的我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与国家发展的进程相契合,我们应当继承先辈未竟之事业,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有所作为,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商学院21级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学生王雨田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要面对和回答时代的问卷。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青年成长成才成就事业的好时代。新时代,给了青年人更多新平台、新机会,也对青年人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担当。我们要立大志,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要明大德,锤炼高尚品格,崇德修身,启润青春;要担大任,练就过硬本领,知行合一,实干进取,牢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盘”,在逐梦的路途上脚踏实地,行稳致远,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努力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