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底,临近春节,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收到了两份特殊的新年礼物:一封来自卢氏县委县政府的感谢信,一面来自卢氏县范里镇党委镇政府的锦旗。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责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精神和要求,研究部署驻村扶贫工作,积极落实“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共派出4名老师分别到卢氏县、陕州区和湖滨区任驻村第一书记,2名同志到陕州区和渑池县任驻村队员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另外有77名干部结对帮扶74个贫困户进行定点精准扶贫。
驻卢氏县汤河乡的建增录、范里镇的孙长锋、黄金铎三位同志,不怕山高路远,始终坚持“5+4”、“6+5”、“白+黑”,甚至数周连续奋战。2017年11月份,按照市委统一部署,他们被调整到缺水少电、来回一趟至少需要5-7个小时的深度贫困村,三人也无怨无悔。驻磁钟乡磁钟村第一书记王晓丽,为了迎检工作零差错,一个多月不回家,孩子学业成绩急速下滑却无暇顾及,有病也不得照顾。驻陕州区观音堂镇段岩村的张国权同志,不顾患病之身,一直坚守工作岗位。三年驻村即将到期,但为了学院扶贫攻坚整体工作,自愿就地转岗,履行三年驻村第一书记职责。渑池县天池镇石泉村驻村队员张启超,虽然临时受命,依然按时到岗,没有到学校诉过一次生活、工作之苦。
驻村以来,6位驻村人员逐户走访,深入交谈,因户制定脱贫方案,在所驻村,他们的名字和身影无户不知,无人不识,一说起来无不竖起大拇指。
建增录同志作为卢氏县汤河乡高沟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打造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一支精准扶贫的“生力军”,为驻村乡亲们送温暖、送资金、送项目、送志气、送信心、送本领,他用真心、动真情,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成为深得基层干部群众信任的“领路人”。
王晓丽同志作为第一书记典型代表在2017年6月份全市党建促脱贫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发言,并被《机关党的工作》收录,其事迹于7月5日被《河南日报》“第一书记们的驻村故事”栏目登载。
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学院将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帮扶村一起打好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留下铿锵的足迹!
(组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