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学教研
    弘扬传统文化 增加民族自信
    发布者: 来源:  日期:2024-01-05 14:45:0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走向世界、拥抱世界文明的价值根。”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传统文化发展指导思想,2022年10月,公共教育学院成立传统文化工作室,全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成员主要来自公共教学部语文教研室,以学院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基础,以如何提升师生传统文化素养,服务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为目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工作室成立一年多以来,克服了疫情,坚持了线上线下双模式的探索与发展,一路走来,收获良多。

    全体成员除完成学校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必修课程以外,以线上和线下课程相结合的形式,坚持每周为全校师生开展公益课程,内容涉及《大学》《中庸》和《孟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寒暑假也不间断,目前已累计开设100讲,听众人数达到千余名师生。

    通过文化传播经典浸润,切实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育人成效。

    工作室负责人张艳丽老师说:我国作为世界五大历史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传统文化。正因为这些传统文化,我们的根才有迹可循;正因为这些传统文化,我们能在世界之林中一枝独秀,有着属于中国的传奇色彩。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将传统文化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让文化与教育之间积极碰撞,让传统文化有更好的传承,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工作室成员之一袁延锋老师: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精神体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作为工作室的一员,我将不遗余力,立足三尺讲台,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全力上好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通过课程丰富我院大学生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培养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国梦积蓄力量。我相信: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自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它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

    学生感悟:

    22级会计专业王丽杰同学感言:

    很难忘在一节经典研修课上,老师为我们讲授了爱国诗篇《正气歌》,《正气歌》是文天祥在被元军羁押狱中两年之后所写,深处牢狱虽久,但我们看到他仍不屈服,一身正气感天动地。他在文中先是描写了狱中生活环境的恶劣,但胸中自有正气可凭,而后历数先贤,最后以明心迹。“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正是文天祥的真实写照。在我看来,文天祥虽不是孔武有力的壮士,但他却有钢铁般坚强不屈的意志,真是令人佩服!他的《正气歌》告诉我们,天地间绝不能没有震慑恶气的正气,我们这些少年身处和平年代,也要树立一身正气,好好学习,苦练技能,毕业后为祖国发展作贡献。

    23中文1班 王一斌同学感言: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文件里、口头上、课表里,应该真正做到把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老师从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拓展到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从优秀的古诗词拓展到优秀篇章、古典舞蹈、古典音乐、古典美术的鉴赏,真正做到了让古典艺术映照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下去,让中华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上一篇:公共教育学院 组织观看“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下一篇:心怀梦想 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