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学院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火热开展,前几年参观彭雪枫纪念馆的场景又浮现眼前。我的婆家和彭雪枫是邻村,只有五分钟车程,我们多次带孩子到彭雪枫故里或彭雪枫纪念馆去参观,彭雪枫的事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深受教育。
彭雪枫(1907—1944),原名彭修道,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抗战中牺牲的新四军最高将领,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彭雪枫先后被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被评为“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彭雪枫处处以身作则,严以律人,更是严以律己。尽管他是一位高级首长,但他不吸烟,不打牌,穿着朴素整齐,虽然是拆洗缝补的旧军衣,但是干干净净的,钮扣和风纪扣都是扣得紧紧的,扎着小皮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站在战士们面前讲话,不论讲多长时间,也不弯腰曲背。彭雪枫治军有三件宝:骑兵团、《拂晓报》和拂晓剧团。
在平原游击战的实践中,彭雪枫决心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大家给马刀起名叫“雪枫刀”,还编了快板:雪枫刀,明晃晃,千锤百炼是好钢。一马扑到敌阵前,势如破竹谁敢当……
1938年9月29日,彭雪枫创办了《拂晓报》,毛泽东在给彭雪枫的信中说:“《拂晓报》看了几期,报纸办得好。祝同志们继续努力,作出更好的成绩。”并亲笔题词:“坚持游击战争”。1943年,《拂晓报》满载着淮北军民英勇抗日的事迹和声誉,经过辗转,被送到莫斯科,参加国际反法西斯的敌后报纸展览,产生了极好的影响。
拂晓剧团是《拂晓报》的“孪生姊妹”,也由彭雪枫精心培育起来,剧团采取“旧瓶装新酒”的办法,编演了《傻小子打游击》《赛西施送郎》《刺寇》等京剧,以及有教育意义的传统京剧戏目《空城计》《打渔杀家》《法门寺》等。剧团还把曹禺的《日出》《原野》搬上了舞台。这些节目,深受广大指战员和根据地老百姓的欢迎,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在彭雪枫将军纪念馆,通过观看历史资料,认真聆听革命事迹,追忆峥嵘岁月,重温先烈精神。坚定了我发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为民情怀,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把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