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校首页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点

作者:   时间:2020-07-10   点击数:

第一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要点

 

1.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2.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灵魂和主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

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个“一以贯之”是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

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1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3.“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4.“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16.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7.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

18.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9.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0.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四个伟大”是指: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1.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2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

23.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2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1.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6.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27.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

    28.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29.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30.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3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4.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35.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发展

    36.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37.坚持群众路线,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38.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39.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40.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4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2.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3.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4.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45.推动全面开放,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1.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三大攻坚战”是指: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48.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49.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50.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51.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市场的关系。

    52.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53.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54.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总的要求是“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

    55.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

    5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57.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个定位,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8.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59.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6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61.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62.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

    63.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64.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6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67.“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着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68.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

    69.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确保到 2020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70.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71.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7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7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7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7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7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7.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78.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79.坚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

    8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8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82.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依据。

    83.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大家的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

    8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 旺盛生命力强大战斗力

    86.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87.党面临的“四种危险”是:精神懈怠的危险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88.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89.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90.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

    91.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92.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93.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

    94.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

    9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

    96.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的高级干部必须做到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97.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98.“四风问题”是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99.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

    100.群众路线始终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101.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102.政治纪律是我们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要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决不允许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搞自由主义。

    103.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104.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05.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106.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107.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

    10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1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10.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111.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112.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113.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14.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15.合格党员的“四讲四有”是指:讲政治有信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116.党员要做到的“四个合格”是指: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117.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118.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

    119.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就是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20.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

    121.保持战略定力,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后动,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122.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123.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124.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125.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要害在

    126.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是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127.衡量一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看他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

    128.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我们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129.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要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善于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

    130.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人民负责。

    13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13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133.开展调查研究,要务求“”。

    134.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135.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3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的“8 个明确”是什么?

    答: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37.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14 个坚持”是什么?

    答: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答: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39.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是什么?

    答:第一个阶段,从2020 年到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40.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什么?

    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宣传统战部

学校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 邮政编码:472000

豫ICP备17023220号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