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三门峡技师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0年11月份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集中学习
学习时间:2020年11月20日下午
学习地点:318会议室
主持人:院党委书记李庆红
参会成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院级领导
学习内容: 1、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点
3、全面准确认识当前形势 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市委宣传部要求学习内容)
1、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十三五”发展经验、深刻把握发展大势,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为“十四五”中国发展把脉定向。
2017年10月25日,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来,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
ü 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
ü 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ü 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
ü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ü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ü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ü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ü
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
ü 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就是:
Ø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Ø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Ø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Ø 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Ø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Ø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Ø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Ø 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Ø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u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u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u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u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u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u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全会提出,
u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u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u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u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u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u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u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u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u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u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u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u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全会强调,
Ø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Ø
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Ø
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Ø
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点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2.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系统观念。
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7.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8.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9.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10.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11.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1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4.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5.加快数字化发展。
五、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16.畅通国内大循环。
17.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18.全面促进消费。
19.拓展投资空间。
六、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21.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22.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23.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24.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5.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6.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27.深化农村改革。
28.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八、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29.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30.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1.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九、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2.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3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4.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5.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6.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37.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38.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十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39.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40.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41.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十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42.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43.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44.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45.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46.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47.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4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三、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49.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50.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51.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52.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十四、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53.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
54.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十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55.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56.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57.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58.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59.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60.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3、全面准确认识当前形势 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市委宣传部要求学习内容)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经济稳步复苏。
一是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努力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二是准确把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增强信心,坚定信心;三是准确把握危和机的关系,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精准有效施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及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二是发挥金融支持作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三是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四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产业稳定运行;五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
(三)聚焦补短板强弱项,“三大攻坚战”取得扎实进展。
一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加大精准帮扶力度;二是着力加强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是有效防控重点领域风险,统筹稳增长与防风险。
(四)大力增强微观经济活力,新产业新动能发展壮大。
一是纾困惠企政策力度持续加大;二是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新产业新动能发展壮大;三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市场潜力逐步释放;四是持续释放积极信号,市场预期逐步改善。
(五)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一是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二是“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三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进。
(六)突出抓好就业工作,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强化稳就业举措;二是居民收入增速有所回升;三是兜底帮扶持续加强。
二、全面准确认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
(一)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二)我国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困难挑战复杂多变。
一是需求侧恢复慢于供给侧,供需两端存在恢复“温差”;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存在许多困难;三是重点群体就业压力较大;四是稳外贸稳外资压力加大;五是粮食安全面临风险挑战。
三、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
(二)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三)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1、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
2、持续扩大国内需求。
3、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
4、全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5、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
6、做好民生保障。
7、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