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三门峡技师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1年6月份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集中学习
学习时间:2021年6月23日上午 点
学习地点:309党委会议室
主持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学院党委书记
贾辉
参会成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
学习内容:1、教育部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
2、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3、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4、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
一、教育部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与就业和民生关系最为直接,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加快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历史选择,是开创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必由之路。教育部和河南省政府决定,为河南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打造技能强省,制定本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崇尚技能的价值导向,优化技能社会建设环境,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水平,打造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河南样本”。
(二)总体目标。通过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显著增加、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明显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明显提升,更加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健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贡献和重大作用日益凸显,尊重技能、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二、突出德技并修,树立崇尚技能的价值导向
(三)强化德技并修的育人导向。
(四)推进技能社会的文化建设。
(五)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三、凸显类型特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六)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
(七)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
(八)创新发展专科层次职业教育。
(九)积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四、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推进校企“双元”育人
(十)打造产教融合发展平台。
(十一)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政策。
(十二)加快推进产业学院建设。
五、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十三)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十四)深化教材改革。
(十五)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十六)改革评价考核机制。
六、拓展成才路径,推进技能学习终身化
(十七)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
(十八)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
(十九)开展国家资历框架试点。
(二十)开展职业能力重构试点。
七、提升服务能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十一)服务重大国家战略。
(二十二)加强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二十三)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八、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技能社会建设环境
(二十四)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
(二十五)建立部省协调推进体制机制。
(二十六)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
(二十七)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二十八)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
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文章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切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文章指出,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文章指出,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文章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文章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文章指出,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要努力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文章指出,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人们深入理解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四、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
5月22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党的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是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基本遵循。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条例》分七章共46条,其制定和实施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组织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组织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