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月 |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发布日期:2022-09-05    点击数:

0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

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

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02

正确把握四对关系

要正确把握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这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

要正确把握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要正确把握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要正确把握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0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04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05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06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

07

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08

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群体等的工作。

09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

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要更加重视、关心、爱护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一线干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要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