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五月火红的天 科研花开红艳艳
5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月季、玫瑰、木香、紫藤、琼花、芍药、鸢尾花数不胜数,春夏鹃、锦带花、八仙花、金雀花、百枝莲、入蜡红、矮牵牛、太阳花竞相开放,令箭荷花、四季海棠、吊钟海棠、小叶女贞争奇斗艳,人们就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在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百花丛中,有一簇科研之花,在经历了2018年的破壳出土之后,也不甘示弱,炫异争奇,开放出绚丽的花朵,特别吸引人们的眼球。
我院于2017年6月份正式成立。2018年,学院实现了省级科研课题申报“零的突破”,学院党委委员彭幸国主持的课题《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正式立项,开创了学院省级课题研究的先河。
2019年,在学院开展的“火红的五月,管理的春天”主题活动推动下,科研成果颇丰。分别为:
----成功申报“河南省高等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精品项目”1项,题目是:《学生思政教育“两大一小”微平台实践与探索》,主持人:侯燕。
----成功申报“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1项,《高职专业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主持人:朱晓燕。
----成功申报“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2项。分别为:张艳平主持的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侯燕撰写的论文《丁香空结雨中愁》。
----成功申报“202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软科学计划项目”1项,题目是:《地方高校与地域文化建设互动研究》,支持人:侯云东。
----学院首届科研课题结项13项。分别为:樊娟主持的《“互联网+”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初探》,吉润峡主持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焦莎莎主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传承教育》,任宝珍主持的《基于“校企合作,产融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孙超主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健身气功教学中的传承研究》,王莉主持的《高职公共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赵文波主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研究》,黄婕主持的《高职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周冰洁主持的《三门峡市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侯云东主持的《地方高校与地域文化建设互动研究》,董国锋主持的《“智慧校园”平台下的应用模块的开发设计》,张书欣主持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探索》,王会军主持的《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学院首届科研课题获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侯云东主持的《地方高校与地域文化建设互动研究》;二等奖2项,焦莎莎主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传承教育》,孙超主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健身气功教学中的传承研究》;三等奖3项,樊娟主持的《“互联网+”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初探》,吉润峡主持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周冰洁主持的《三门峡市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全市技工院校教学研究成果评比揭晓,学院11人获奖。其中:教学设计类,李瑛的《市场营销——熟悉市场细分》获一等奖,刘心的《抢答器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教学设计》获二等奖,樊娟的《景泰蓝的制作》获三等奖;论文类,方松昌的《钳工生产实习课教学探究》、朱腊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获一等奖,武培民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技工教育中尝试与思考》、郭媛媛的《翻转课堂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余淼的《技校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张惠玲的《对即将开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进行的空间思维能力测试》获三等奖。著作类,武新卫《数控车工操作实训》获二等奖,徐昀炜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获三等奖。
----2019年,学院课题正式立项8项。分别为:高杰主持的《崤函文化与中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探寻研究》;李富英主持的《“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研究》;周冰洁主持的《三门峡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郭淑媛主持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闫路青主持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吉林主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研究》;彭二莲主持的《网络环境下中职生德育工作问题与对策》;申菲主持的《机电专业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研究》。
----近期,还有“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普及规划项目”和“2019年度三门峡市社科联调研课题”两个类型的课题正在火热申报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期待其他几个类型的课题申报也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期待学院科研之花更加绚丽多彩,灿烂夺目。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