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晨曦洒落校园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个身影在学生晨起早操的队伍中出现,他就是我们学院教育与艺术系的主任张燚。张燚主任198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系,中共党员,高级讲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三门峡市音协副主席。从教30余年来,他孜孜以求,默默奉献,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1997年被三门峡市政府授予“教学名师”称号。1998年被评为“第三届三门峡市优秀青年”。1999年被评为三门峡市“青年岗位能手”。1999年到2008年十一次荣获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化局授予的“优秀辅导奖”“优秀编导奖”“优秀指挥”“优秀演员”等荣誉。2011年7月年排练指挥合唱《摘菜调》获河南省首届学生合唱节一等奖。2016年11月辅导的校园小合唱获得省赛一等奖。2018年3月被学院评为2017年度“先进工作者”。在“庆元旦迎新春暨2018年招生工作启动联欢”活动中被学院评为“先进个人”。2018年7月被学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9月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师”“招生工作先进个人”。这么多荣誉的背后是张燚主任30 多年来对教育的深深执着与热爱。
自从走上教育这条路,张燚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始终坚持做到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关怀备至。作为教育与艺术系的主任,他始终站在学院发展、系部发展的高度,带领全系教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加强专业素质的提高,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养成教育。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倾情关爱、精心育人的情怀,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的态度得到了学院领导、同事、学生的一致好评。
如今,面对学院教育与艺术系音乐教师紧缺的现实问题,张燚主任更是勇挑重担,在肩负着艰巨的管理岗位职责同时承担着高职学生的声乐课程教学工作。走进张燚的声乐课堂,大家都会被他那富有磁性的魅力嗓音所吸引。他的课堂教学因材施教,严谨却不失活泼,对学生要求严格,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总是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纠正、辅导,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长。学生眼中的张燚主任严中有爱,爱中有责,真正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张燚乐观向上,以豁达的胸怀迎接每一天。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更以饱满的热情关心着他们的成长,将养成教育渗透于每一堂课,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中,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感化学生,真心实意地爱学生。
面对学院快速发展的今天,张燚主任以校为家,投入到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吃住在学院,办公室里一张简易的折叠床就是他休息的地方。他的一天往往从清晨带领学生们跑早操开始,白天上课、处理各项工作、晚上晚自习时间辅导学生、深入学生宿舍和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
2018年5月,系里承担了学院参加“中流砥柱”第五届中国(三门峡)黄河大合唱的排练任务,张燚主任带领音乐专业的老师们全身心投入,从合唱团教师的选拔、培训到最后的比赛,十五天的集训时间里,他面对着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的重重压力,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最后在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学院领导的一致称赞。
对自己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热爱的工作,张燚满怀激情、无私奉献,但是谈及父母、家庭却是满怀愧疚。因为张燚主任和他的爱人都在我们学院上班,他爱人杨燕蓉老师也承担着繁重的舞蹈课程教学工作,还担任着17级学前教育(2)班的班主任工作,两个人都是一心扑在学院,扑在学生身上,很多时候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女儿如今已上初二,正是学习最重要的阶段,为了平衡工作和家庭,他们不得已把孩子送到了寄宿制学校。
说到对父母,同事们、学生们无不称赞他是个大孝子,他带着母亲上班,利用工作之余悉心照顾生病的母亲已经成为一段佳话,直到今天,我们眼前还常常浮现出他推着轮椅上的老母亲在以前校园里晒太阳的温馨画面。现在我们远离市区,张燚主任不能时常照顾母亲,更多的时候是姊妹们轮流照顾,如今老人家已年近八旬,因为脑溢血的后遗症已经完全失去了语言和行为能力,瘫痪在床,每到周末回到市区给母亲准备一周的食物、药品以及护理用品,见到母亲时,总能从母亲的眼神中感受到老人对儿子到来的期盼。翻阅张燚主任的微信,很少有他的照片,唯有一张去年年底他和母亲的合照格外突出,照片下有这么一段文字更是让人难忘,他写道:“母亲因为二次脑梗住院近一个月,而我却因为忙学生的毕业汇报演出和学院的庆元旦演出不能照顾母亲。今天到医院看到母亲憔悴的样子心如刀绞,打开日历一看忽然发现今天正好是母亲的生日!哎哎哎,今天多陪陪她老人家。祈求上天保佑妈妈坚强下去,再多陪陪孩子!”这是52岁的张燚主任写下的对母亲的无限愧疚与深深的依恋!他说马上就又到母亲的生日了,这次无论再忙,都要买上蛋糕、好吃的,给母亲好好过一个生日,好好陪伴一下母亲。在这里,我们也祝愿张燚主任的母亲身体健康,祝愿和他一样无私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所有老师身体健康,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