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群工作 >> 正文
艺术赋能思政教育 乐声激荡红色初心|教育艺术学院创新推出“乐声中的红色记忆”音乐思政课
时间:2025-05-30 点击:[]


     5月28日,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育艺术学院以学校万人同上思政课活动为契机,创新打造“乐声中的红色记忆”音乐思政课。该课程突破传统思政课模式,以“用艺术讲政治、用专业学党史”为核心理念,依托学院专业优势,将百年党史宣讲与艺术展演深度融合,通过“讲、演、唱、诵”多维呈现,打造了一堂“声”入人心的沉浸式思政课堂,引发师生热烈反响。学校党委书记李平,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杨杰,党委委员薛荣丽,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赵润霞,学工部部长樊娟,学工部副部长、团委书记刘意豪出席活动。

序章  初心启航


      课程伊始,在激昂的《国际歌》旋律中,南湖红船投影缓缓呈现在舞台之上,拉开了此次音乐思政课的序幕。教育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邢方圆以生动的语言简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从五四运动的觉醒到中共一大的召开,带大家回溯了党的初心启航之路。随后,学生们带来的情景剧《破晓1919》,生动展现了先辈们拯救国家的坚定决心;副院长常洁鹤深情演唱员涵、李韵、薛媛、杨袁梦等四位教师带领同学们用情景舞蹈演绎的《南湖的船,党的摇篮》将现场师生带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赢得阵阵掌声。



                        第一篇章   烽火岁月(1921-1949年)                      

       团总支书记张玉结合长征精神、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及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历史,为同学们讲述了革命年代的艰辛与伟大。杨雅楠、王晴、卢树松三位教师带来的民乐合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以悠扬的旋律传递出革命胜利的喜悦;学生们深情的情景朗诵《可爱的中国》,配合震撼的战争影像,让方志敏烈士的爱国情怀直击人心。


第二篇章  建设之歌(1949-1978年)
 

       党总支副书记任超毅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取得了抗美援朝胜利、铁人精神、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丰功伟业。陈凯琪老师一曲钢琴《保卫黄河将民族危亡时刻的呐喊与新时代的奋进完美融合,奏响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强音。卢树松老师的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欢快跳跃,传递出建设时期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些作品既是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达,也激励着我们在新征程上继续奋勇向前。


第三篇章  春风化雨(1978-2012年)


       学工科科长薛媛宣讲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香港回归、汶川地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谱写了跨越式发展的时代华章。张玉、邓明媛、张园园、邓雅楠四位老师的红歌联唱,让同学们重温了这段激情岁月——《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改革的号角,《春天的故事》诉说开放的传奇,《为了谁》致敬无畏的英雄,《爱在天地间》传递人间的温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改革的旋律依然激荡,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

第四篇章   复兴之路(2012年至今)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我们共同见证着一个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党总支书记邢方圆结合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一带一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铸就的美好画卷。与会人员在学生们表演的原创剧《青春筑梦山河情》中感受扶贫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热血浇灌希望的动人故事;在舞蹈《最美逆行者》里,重温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感人瞬间。通过鲜活的艺术表达,将时代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

     课程尾声,全场师生起立,教育艺术学院院长张燚指挥,舞台上全体演员与观众席千人齐唱《走向复兴》,歌声响彻现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这种“全员参与、情感共鸣”的互动设计,使思政教育从单向灌输升华为集体精神共振。“这种把艺术表演和党史学习结合起来的方式太棒了!我不仅欣赏到了精彩的节目,还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位参与课程的同学兴奋地说道。

      教育艺术学院此次“乐声中的红色记忆”音乐思政课,通过“用艺术讲政治、用专业学党史”的创新理念,以“讲演结合”的形式,将党的百年历史与精彩的文艺节目巧妙串联,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沉浸式思政教育盛宴。既发挥了学院的专业特色,又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感染力,为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例。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这一品牌,让思政课更鲜活、更艺术、更青春!”积极探索更多新颖的思政教育形式,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


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教育艺术学院


学校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 邮政编码:472000


豫ICP备17023220号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