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指民族成员所共同信奉的宗教。这种共同的宗教信仰往往同该民族的民族意识紧密地相结合,其崇拜的神灵或信仰的对象有时就是本民族的守护神或传说中的始祖。民族宗教是由氏族-部落宗教(又称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
1、我国为什么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关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坚持宗教与国民教育相分离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民教育,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学校宣扬宗教。要对各族师生进一步加强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教育,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世界观,不断增强各族师生自觉抵御封建迷信和邪教影响的能力。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严格做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类活动,严禁在校园传播宗教、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建立宗教组织。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在宗教院校以外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传教。
2、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
1982年,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制定的中共中央文件《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有明确指出:我们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当然不是说共产党员可以自由信奉宗教。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是对我国公民来说的,并不适用于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公民,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毫无疑问地应当是无神论者,而不应当是有神论者。我们党曾经多次作出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这个规定是完全正确的,就全党来说,今后仍然应当坚决贯彻执行。1990年,江泽民同志在与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指出:宗教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共产党员不但不能信仰宗教,而且必须要向人民群众宣传无神论、宣传科学的世界观。
3、高校如何抵御宗教渗透?
要建立抵御宗教渗透的严密防线,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落实好《宪法》、《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坚决抵御宗教渗透。要加强校内外制度建设,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进一步提高抵御利用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能力。严禁在校园传播宗教、发展信徒、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建立宗教组织。加强对高校讲座、论坛、学术交流、接受境外资助和个人资助等管理,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坚决阻断利用宗教对高校渗透和校园传教的渠道。
4、什么是民族?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
5、民族平等的含义是什么?民族平等的权利有?
民族平等的含义是: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
(3)努力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民族平等的权利有:
(1)政治权利:①平等权;②参政权;③民族区域自治权;
(2)经济、社会、文化权利:①管理经济建设自主权;②享受国家帮助发展经济权;③保持、改革和发展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自由权;④宗教信仰自由权;⑤受教育权;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权。
6、什么是“三个离不开”?
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7、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9、宗教自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一是宗教是一种“幻想”的反映;
二是宗教信仰的对象实际上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
三是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的特殊表现形式;
四是人间力量采取超人间形式的原因是外部力量对人们的支配。
10、“四个认同”的内容是什么?
指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1、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坚持和保障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2)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3)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
(4)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
(5)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
(6)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7)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8)加强和巩固同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
(9)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10)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
12、新时期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及民族关系主题?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题。
13、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都不断得到发展,特别是经济建设得到发展;二是各民族自身都得到发展进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三是各民族自身固有的优点和特点得到充分展现。
14、民族问题有哪些基本特点?
长期性、复杂性、敏感性、群体性、震荡性、国际性。
15、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