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月吟风人近水 传薪播火势燎原
——记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师张艳丽
近期,“对联天地”微信公众号连续发表了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大学生们创作的楹联诗词作品和中国楹联学会在该院召开的楹联文化教育与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同学们的发言材料言简意赅,他们的作品格律规范。无论是发言材料,还是诗联作品,皆是诗意馥郁,意境深远。让我们看到联坛新秀如雨后春笋,国粹传承形势喜人。其实,这些大学生都是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公共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室开设的传统文化公修课的学员,这个传统文化公修课的授课老师,正是学院的张艳丽老师,而张艳丽老师又是三门峡市楹联学会第三期楹联诗词知识公益讲座结业的学员。张老师结业后在学院立即开设了楹联诗词课,不到半年时间培养出100多名学生能够创作楹联诗词,可喜可贺!
本人不才,忝列第三期楹联诗词知识公益讲座辅导老师,有幸与张艳丽老师有半年学习交往,回想起来,张老师不仅自己跻身楹联殿堂,而且热心传承、身体力行、已开花结果,其实绝非偶然。
初识张老师是在公益讲座的开课仪式(也既首堂课)上,她相貌端庄,面带微笑,平易近人。可能是渴望了解楹联的奥秘,她总是选择第一排听课。听课时她聚精会神,互动时常常提出问题,颇能体现出一个职业老师的素质。除了自己认真学习,她还热心公益,听课时认真记笔记,一些关键资料她拍照留存。课后她又将这些资料在学习群贴出,备大家共享。一个月四节课,她堂堂不落,保证了知识的连贯性。课后作业完成的十分认真,不懂就问,力求消化。
以上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仅如此,我和张老师在对楹联的探讨中,有过多次的私聊:在最初接触楹联的一段时间,她显然有较多的问题,张老师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又彬彬有礼,无论白天晚上,时常会收到她的问题,有时时间晚点,强烈解疑的愿望让她还是把问题发了过来,同时又怕打扰了我的休息,总是歉意连连,身为大学讲师,如此谦虚让我感动。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简单,进入成联创作难度相对加大,因为要把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考虑,灵活运用,往往顾此失彼,张老师更加的一丝不苟。每副对联都会认真构思,反复修改,我们的交流也在增加。从词性到平仄,再到各种修辞手法,甚至标点符号都是她关注和要弄通的。张老师不仅注重形式上的规范,对于楹联创作的主题以及立意也是有的放矢,很少有无病呻吟之作,作为一名教师,她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对教学理念的宣传,是对家国情怀的推崇,是对社会新风和正能量的赞美,近期的楹联同题“高考”她就别出心裁的写了“山东考生姜昭鹏弃考救同学”的事情。
看得出来,张老师深深地喜爱楹联,喜爱传统文化,因此她学的认真,如饥似渴。应该是那时她就有了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开班授课,弘扬传统文化的愿望,并最终得以实施。正如她自己联中所写“满苑尽融桃李韵;他时可待栋梁材!”有张老师这样的园丁,何愁楹联文化不能发扬光大?
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