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心理健康 > 正文

心理小知识

发布日期:2020-02-24    作者:     来源: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我最常接收到的提问就是:老师,什么是心理健康?我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心理有问题该怎么办?

       想要解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把相关概念区分清楚,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梳理通顺。关于心理健康,我们要澄清的概念是:心理正常、心理异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

       其实心理健康与心理正常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都是相对的。人的心理活动,就像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都有正反两个方面,通常我们将心理活动分为正常和异常(不正常)两个方面。

       正常心理是指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在正常心理中,根据心理健康水平的不同又分为心理健康和不健康。异常心理则是指心理功能遭到破坏,有典型的精神障碍症状,比如变态人格、神经症和各种精神病等。

       如何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判断标准。对于非心理学专业人员来说,只能依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尽管这种做法不太科学,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这种区分方法简便易行,大家可以试试。

1.是否有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是否有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是否能够完整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角色。

4.是否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就表明心理是正常的;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就需要高度警惕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心理正常不正常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有病”或是“没病”,而心理“健康不健康”则是另外一对范畴,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用来讨论正常的水平高低和程度如何。换句话说,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都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动,不健康不一定就是有病。所以无论是心理健康,还是心理不健康状态,只要心理功能没有遭到破坏,没有出现“精神障碍”的症状,都属于“正常心理”的范畴,只是“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不同而已。即使是心理不健康,也不是心理不正常,只是心理健康的水平低于一般人群。

       总之,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如果这种动态平衡过程被自身或内外环境发生的激烈变化打破,那心理活动就有可能偏离健康而变成一种相对失衡的状态,这时,就是心理不健康了,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起到负面作用,就需要进行自我心理保健或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是请大家相信:心理不健康状态是一个动态失衡的过程,只要及时进行调整,平衡是可以再一次得到恢复,重获心理健康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