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6月30日,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民政健康学院教工党支部举办迎七一・“‘语’润崤函・研探古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本次活动由教工党支部书记王燕主持,党总支书记张闯担任主讲人,全体教师党员齐聚一堂,在文化传承与理论学习中感悟初心使命。

一、党总支书记张闯:以文化之笔,书理论新篇
张闯书记以“文化自信与‘两个结合’的地方实践”为核心展开宣讲。他指出,在文化自信成为国家发展重要支撑的当下,三门峡作为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阵地,拥有仰韶文化、崤函古道、虢国遗址、函关雄关等厚重文化资源,是践行“两个结合”的天然课堂。
(一)理论引领:解码文化发展的“金钥匙”
张闯书记深刻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强调“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关键路径。他特别提到,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不仅是对考古工作者的鼓励,更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传承文化的鞭策。

(二)地方实践:古老文明的“现代转译”
他详细介绍三门峡围绕“早期中国”文明长廊建设的实践成果:仰韶村遗址四次考古发掘证实了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有力驳斥“中国文化西来说”;“七个一”工程、文创产品“渑小陶”、仰韶文化校本课程等创新举措,让千年文明走进校园、融入生活,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地方文化实际结合的生动范例。
(三)职教担当:文化育人的“三全实践”
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张闯书记强调职业教育与“两个结合”的深度融合:将仰韶文化融入历史、艺术、民俗等特色课程,如历史课堂讲述文明历程、艺术课程以彩陶纹饰启发创作;组织学生参与文化遗址志愿活动,在扎染等文旅文创实践中培养职业精神与创新能力,让文化自信浸润育人全过程。
二、党员代表谈感受:以初心之声,传使命力量
(一)张昭林:从考古实证到教育实践的“精神传承”
院党总支副书记张昭林以“仰韶文化中的教育启示”为切入点,分享了自己带领学生参与仰韶文化研学活动的经历。他谈到,当学生亲手触摸彩陶残片、绘制原始纹饰时,中华文明的厚重感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转化为文化认同的自觉。他呼吁教师要做“行走的文化传译者”,将考古实证转化为课堂案例,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同频共振。
(二)王燕:从课程创新到党建融合的“双轮驱动”
教工党支部书记王燕结合支部工作实践,分享了“文化+党建”的创新思路。她强调,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党建与文化育人融合,如开发“红色文化+三门峡非遗”特色课程,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本土文化载体“活起来”“动起来”。
三、活动结语:以文化自信,聚奋进之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本次宣讲活动以三门峡文化为支点,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结合,既是一次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也是一场文化传承的使命接力。未来,学院将致力于让“两个结合”在职业教育领域结出更多硕果,以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力量,向党的生日献礼。